兒童智能手表可社交可拍照可上網,在學生群體中十分流行,已成為孩子們的社交工具。與此同時,不少不良內容、偽裝成益智類內容的游戲App、搜題類軟件等,也借兒童智能手表“潛入”了孩子們的生活。此外,兒童智能手表還存在App支付不需要輸入密碼驗證、信息泄露等問題。兒童智能手表究竟是手表還是“智能手機”?誰來監(jiān)管兒童“智能手表”?
兒童“智能手表”受到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,因其內容豐富、功能強大,既可以用于學習,還可交友、娛樂。而且,兒童“智能手表”有電話、定位等實用性功能,可以方便聯(lián)系到孩子,查詢出行軌跡,有助于保護孩子的安全,家長也頗為放心,愿意花錢購買。不過,目前兒童“智能手表”缺乏行業(yè)標準規(guī)制,部分廠商一心逐利、放松App審查、管理失序,導致“智能手表”亂象頻生,衍生出諸多安全問題。
經過持續(xù)多年的迭代升級,現在兒童“智能手表”樣式新穎,時尚潮流化,硬件配置和功能越來越強大,幾乎跟智能手機差不多了,價格也由數百元漲到上千元。雖然兒童“智能手表”價格不菲,但是其優(yōu)越的社交性吸引了大量孩子,其所極力宣揚的學習功能、安全功能,也誘使很多家長購買。顯然,家長之所以愿意“埋單”,乃是看中智能手表的優(yōu)點,認為其能夠輔助孩子學習,網絡安全性也可靠。
可是,從消費者反饋信息及媒體調查情況看,兒童“智能手表”App不設防,用戶可以輕易搜到不良內容,平臺還存在誘導消費、推送廣告等問題。這就明顯違背了廠商的宣傳承諾,令安全功能成為一張廢紙,學生用戶可以不受限制地接觸到不良信息,沉溺于網絡游戲里。而且,由于兒童“智能手表”支付無需驗證,導致學生用戶經常被誘導消費,購買App年費、游戲皮膚等,令家長蒙受經濟損失。
不僅是兒童智能手表,還有其他未成年人產品,比如智能音箱、平板電腦、早教故事機等,都存在同樣的情況??梢?,在兒童類電子產品大行其道之際,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接觸和使用這些智能產品,行業(yè)標準、安全監(jiān)管也要跟上來,督促廠商遵守法規(guī),履行社會責任,筑牢安全防線,承擔起審查內容、App的主體責任,將不良內容、違規(guī)App拒之門外,以免毒害未成年人。
兒童類智能產品與手機類似,都是通過App來實現功能的,那么可以借鑒智能手機的監(jiān)管模式,對兒童智能產品實施嚴監(jiān)管。比如,要求廠商在產品里只能設置兒童模式,限制產品功能,不得有成人類功能,禁止刷機功能;建立兒童類App白名單,經過監(jiān)管部門審核,符合內容健康、安全標準的App,才能在平臺的應用商店上架,禁止通過其它渠道下載、安裝使用App。